【字形】篆
【构造】会意兼形声字。篆文从手,从與(与,四手共举),表示对举。與也兼表声。隶变后楷书写作擧。俗作舉。如今简化作举。
【本义】《说文·手部》:“擧,对举也。从手,與(与)声。”本义为双手向上托物。
【演变】举,本义指❶ 双手向上托物:吾力足以~百钧,而不足以~一羽|~案齐眉|~重。引申泛指❷ 擎起,抬起:~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|~手|~身而起。又引申指❸ 行动:国家安危,在此一~|~措失当|一~一动|一~成名|~止|~行|~办。又引申指❹ 兴起,发动:今亡亦死,~大计亦死,死国可乎? |~事以来,未尝少息|大~进攻。又引申为❺ 提出:略~所见十条|~一反三|~证|~例|~出事实。又引申指❻ 向上推荐:君子不以言~人,不以言废人|推~|~他做代表。由物被全举起来,又引申为❼ 攻占: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五旬而~之。又引申指❽ 全,都:~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|~国上下。
【组字】举,如今既可单用,也可作偏旁。不是《说文》部首。现今舉归入臼部,举则归入丶部。凡从举取义的字皆与抬起等义有关。
以举作声符的字有: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