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市行政区划

无锡市行政区划

1949年前

前202年,始置无锡县,属会稽郡。

9年,新始建国元年,改名为有锡县。

25年,东汉建武元年,复置无锡县。

234年,三国吴省无锡县。

281年,西晋太康二年复置无锡县,属毗陵郡。

1295年,元元贞元年,升无锡为州,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。

1368年,明洪武元年,仍称无锡县,属中书省常州府。

1724年,清雍正初,分无锡县为无锡、金匮两县,均属常州府。

1912年,中华民国成立,无锡、金匮两县合并,复称无锡县,属苏常道。

1927年,北伐成功、江苏光复,废道治,无锡县直属江苏省。

1934年,国民政府设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无锡,辖吴、武进、江阴、昆山、宝山等十县。

1937年,七七抗战爆发,是年11月15日无锡县政府迁陆区,翌年起,县府机关先后转进梅村、八士、雪堰桥等地开展活动。

1938年,日军设立伪江苏省政府,省府由镇江迁苏州,无锡为省直辖县,并设伪无锡县知事公署。

1940年9月,伪无锡县政府成立。

1945年8月15日,日军投降,抗战胜利。10天后,无锡县县长范惕生入城着手接收工作。

1949年4月23日,解放军占领无锡。

苏南行署区无锡市

1949年4月24日,原无锡县分为无锡市、无锡县,设立无锡市人民政府,顾风、包厚昌为首任正副市长;4月26日,苏南行署区成立,驻无锡市,管文蔚任主任;无锡市下辖无锡县及三个指导区。

1952年11月15日,苏南行署区、苏北行署区、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,次年省政府正式成立,无锡市成为江苏省省辖市。

江苏省无锡市

1953年1月1日,重新编制市内行政区划,无锡市划分为八个行政区,称一区至八区,并辖无锡县;[13]2月6日,原辖无锡县编入苏州专区;3月27日,苏州专区所属的无锡县划出部分区域,分别编入无锡市六区、七区。

1954年6月2日,苏州专区所属的无锡县划出部分区域,编入无锡市六区。

1955年5月27日,市七区、八区合并至六区;7月12日,一区更名崇安区、二区更名工运区、三区更名南长区、四区更名西新区、五区更名北塘区、六区更名郊区。

1957年3月15日,苏州专区所属的震泽县划出部分区域,编入无锡市郊区。

1958年6月,工运区编入崇安区、西新区编入南长区与北塘区;7月6日,苏州专区所属的无锡县编入无锡市;7月8日,郊区编入无锡县。

1960年5月,无锡县划出原郊区部分,成立太湖区;[13]又划出部分区域,分别编入崇安区、南长区、北塘区。

1962年9月25日,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领导。[13][5]:111[6]:127[14]:104

1963年,太湖区更名郊区。[6]:125[15]:1995

1968年3月21日,崇安区更名为崇武区。[13]

1978年8月25日,崇武区复名为崇安区。[13]

1980年7月,郊区划出部分区域,成立马山办事处。

1983年1月18日,苏州地区所属的江阴县、无锡县,镇江地区的所属宜兴县编入无锡市;7月7日,马山办事处并入郊区。

1987年4月23日,江阴县撤县建市,成立江阴市;12月22日,郊区划出部分区域,成立马山区。

1988年1月9日,宜兴县撤县建市,成立宜兴市。

1992年6月2日,无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郊区锡南片区正式成立,代表市政府在开发区内行使市级经济管理和审批权限。

1995年1月11日,市政府改组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无锡新区;6月8日,无锡县撤县建市,成立县级市锡山市。[6]:126[16]:87[13]

2000年12月21日,锡山市撤市,划出部分区域,分别成立锡山区、惠山区;马山区与锡山市的剩余区域并入郊区,郊区更名滨湖区,至此无锡形成六区二市(县)的地区构成。[17][13]

2002年1月30日,滨湖区南站镇、坊前镇、梅村镇的行政管理归属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;滨湖区中桥街道、芦庄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南长区;滨湖区刘潭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北塘区。到2002年底,无锡市区七区的格局形成。[13]

2015年10月13日,崇安区、南长区、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;以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、旺庄、硕放、梅村、新安街道(即原无锡新区)分设新吴区。无锡市今天的五区二市行政区划最终形成。[18]

相关推荐

采油小怪中文版
365篮球直播吧App

采油小怪中文版

07-19 👁️ 197
麻辣小龙虾
bat365在哪进

麻辣小龙虾

06-29 👁️ 2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