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老拙汉,(https://xueqiu.com/8109791437/333218776)
最近在后台收到好多朋友留言:“明明学了那么多炒股技巧,为什么账户还是绿油油的?”
“买股票到底赚的是什么钱啊?”说实话,这个问题要是没搞明白,就像蒙着眼睛开车,再努力也容易跑偏。
今天咱们就掰开了、揉碎了,聊聊股票投资里那些最底层的赚钱逻辑。
一、买股票,本质是成为企业“合伙人”
很多人把股市当成赌场,觉得炒股就是猜K线、碰运气。
但实际上,买股票就相当于买下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,本质上是成为企业的“合伙人”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朋友开了家超火的奶茶店,你投100万占10%的股份。
要是奶茶店一年赚了200万,按比例你能分到20万;要是亏了50万,你也得跟着承担5万的损失。
买股票也是这个道理,公司业绩好,作为股东的你自然能分享利润;公司经营差,你的投资也会跟着缩水。
这就是为什么说,选对优质公司,是投资赚钱的第一步。
但资本市场可比现实生意复杂多了。
在股市里,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,除了公司业绩,还有一个关键变量——估值。
二、投资收益的两大核心来源:业绩与估值
投资赚钱的底层公式其实很简单:股价 = 业绩 × 估值。
这意味着,我们在股市里赚钱,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:
①赚业绩增长的钱:
公司营收、净利润持续提升,推动股价上涨。
比如一家科技公司,随着新产品不断推出,市场份额逐年扩大,业绩增长了,股价往往也会跟着水涨船高。
②赚估值提升的钱:
即使公司业绩没变化,但如果市场对它的前景更看好,愿意给出更高的市盈率(PE),股价也会上涨。
就像有些热门赛道的公司,明明利润没增加多少,但因为行业风口来了,估值被炒得很高,股价也一路飙升。
③两者同时上涨:
也就是常说的“戴维斯双击”,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。
公司业绩不断增长,同时市场又愿意给更高的估值,股价就会迎来爆发式上涨。
在A股市场,短期股价波动往往被情绪和题材主导。
比如某段时间突然火起来的“元宇宙”“AI概念”,相关股票哪怕业绩平平,也能借着热点一飞冲天。
但这种炒作来得快去得也快,一旦热度退散,股价就会“跌跌不休”。
从中期来看,市场风格会决定哪些行业受青睐。
像2017年的“核心资产牛市”,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涨幅远超大盘,就是因为当时市场偏爱业绩稳定的蓝筹股。
而从长期角度,真正能持续上涨的股票,一定是靠实打实的业绩增长。
正如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所说:“股市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”。
三、为什么懂了原理,还是赚不到钱?
既然知道了赚钱公式,为什么多数人还是在股市里“交学费”呢?
关键就在于估值的不可控性 。
公司业绩可以通过财报、行业数据去研究,但市场情绪、资金炒作带来的估值波动,却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。
比如有些公司,业绩明明不错,但因为市场风格切换,估值被压得很低;
还有些公司,业绩一般却被资金疯狂炒作,估值高得离谱。
不过别灰心,投资赚钱其实有“傻瓜式”方法:
①稳健型选手:
在市场低位分批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,长期持有5 - 10年,基本能跑赢通胀。
这就像把钱分散投给300家优秀公司,省心又省力。
②进阶型选手:
挖掘优质股票,伴随企业成长获得超额收益。
但这需要下功夫研究,学会判断公司的价值。
四、如何找到优质股票?
三个维度教你筛选
①看行业特性
- 商业模式:不同行业的赚钱模式差异巨大。
比如互联网公司靠流量变现,而制造业靠产品差价,要分析哪种模式更有优势。
- 行业属性:非周期性行业(如消费、医药)更抗跌,轻资产行业(如软件服务)风险更低 。
- 竞争格局:集中度高的行业,龙头企业更容易形成垄断优势 ,比如白酒行业的茅台,几乎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②分析供需关系
- 需求端: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?
增长驱动力能持续多久?
是否有替代品威胁?
比如随着新能源车普及,燃油车的市场需求就在逐渐萎缩。
- 供给端:关注产能是否过剩?
当前利用率如何?
未来扩产计划是否合理?
如果一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。
③判断行业发展阶段
行业发展遵循“诞生 - 扩张 - 成熟 - 衰落”的生命周期。
处于成长期的行业,需求旺盛、供给不足,往往是投资黄金期。
就像十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,需求爆发式增长,早期入局的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。
投资就像一场修行,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。
当你真正理解“业绩”和“估值”这两个核心要素,学会从行业维度筛选优质标的,就已经超越了90%的普通投资者。
记住,在股市里赚钱没有捷径,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,时间就会成为你的朋友。
下次再买股票前,不妨先问问自己:“我赚的到底是哪部分钱?”